利用本土茶葉和鮮果創立茶飲品牌
長陽返鄉夫妻把奶茶店開到鄉鎮
“禾田春茶”店老板強正在做奶茶奶茶 。
文/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義超 通訊員 覃丹 劉成棟
“堂食2單,外送5單奶茶 。”7月15日,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,一家名為“禾田春茶”的小鋪里,老板強一邊忙外賣打包訂單,一邊扭頭給店員示范,“所有杯子都要擦拭干凈,用紙巾包好后遞給客戶。”
年初,強利用長陽本土茶葉和鮮果,創立小鎮奶茶品牌“禾田春茶”奶茶 。他一口氣在長陽都鎮灣、賀家坪、榔坪等集鎮連開三店,半年營收近90萬元。此前,他創辦的奶茶品牌“李昭儒”在縣城已開店10家,年營收超600萬元。
“我們在鎮上開門店,很多人都不看好,覺得鄉鎮沒什么年輕人,開這么大的奶茶店,會有人去消費嗎?”強笑道,但大家眼中的“沙漠”,往往蘊藏著水源和商機奶茶 。
奶茶下鄉與消費升級
2015年初,在外打工的強和妻子趙紅霞回到家鄉長陽創業奶茶 。城市里鋪天蓋地的奶茶店,讓他們看到了縣城的商機。
兩口子在縣城挑了一個上下兩層的門店,干起了奶茶加盟,結果第一年就虧了30多萬元,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奶茶 。
“沒有考慮租金和人工成本,也不熟悉店鋪管理和物流程序奶茶 。”他說,在總結失敗教訓的同時,他在縣城找到了一個僅10平方米的鋪子,“二次創業”繼續做奶茶。他在家負責研發產品,趙紅霞則在門店制作和銷售奶茶。
這次,他們的奶茶品牌“李昭儒”一而紅,很快便將店鋪開到了宜昌中心城區奶茶 。
奶茶連鎖店開到10家后,強感受到了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奶茶 。縣城機會大,但競爭更大,他開始尋找新的市場突破口。
“對城市消費者而言,一杯奶茶是再平常不過的消費,一個商場可能就有五六個大型奶茶連鎖品牌扎堆奶茶 。”他說,但在很多鄉鎮,卻連一家奶茶店都沒有。沒有奶茶店,不沒有需求,鄉村消費也在升級,這是一片藍海。
有咨詢機構預測,2028年,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茶飲市場規模將占全國的51.5%,鄉鎮將成為增長新引擎奶茶 。
“走,到鄉鎮去!”他對妻子說奶茶 。
就地取材打入鄉鎮市場
今年1月1日,強的小鎮奶茶品牌“禾田春茶”首店在都鎮灣鎮開業奶茶 。店內不僅賣奶茶,還“混搭”售賣鮮果茶、咖啡及炸雞漢堡。
第二家店所在的賀家坪鎮,則是個典型的山區鄉鎮,平均海拔913米,集鎮常住人口僅4100人奶茶 。
“這么偏遠的鄉鎮奶茶 ,做奶茶店有利潤嗎?”
“鄉鎮的客流量能支撐這么大的門店嗎奶茶 ?”
強沒有急著回應,而是琢磨如何充分利用大山的天然水果和茶葉,形成獨一無二的辨識度與地方特奶茶 。
在開設新店前,強不僅對這3個鄉鎮的人流量、消費群體做過市場調查,還特意前往廣東、湖南、江西等地學習奶茶 。
“鄉鎮市場對成本控制要求極高,供應鏈效率決定了盈利空間奶茶 。”他說,這也是很多品牌的供應鏈暫未延伸到鄉鎮的原因。而“禾田春茶”最大的優勢,就是就地取材。
清江畔的長陽不僅是茶鄉,更是有名的水果之鄉奶茶 。在產品開發初期,強便將長陽的各類水果、宜茶的茶葉、一致魔芋的晶球、喜旺的酸奶等,作為主料進行研發,推出了多個本土奶茶產品。
“這些本土食材會更接地氣,大家更愿意去消費,同時還能助農增收奶茶 。”他說,比模仿城市潮流更重要的,是本土化創新。
他將店內客單均價調整為10元左右,每個店都可根據當地居民口味調整品類,靈活滿足消費需求奶茶 。
一杯奶茶里的小鎮社交
鮮綠的門廊、臨街寬敞的落地窗、簡約文藝的裝修,“禾田春茶”很快成為幾個鎮上的獨特風景奶茶 。而城鄉消費的鴻溝,似乎也因這杯奶茶而逐步縮小。
與縣城10平方米的小店打法不同,他將鄉鎮3家門店的面積都定在100平方米以上奶茶 。
這個看似違背消費規律的舉動,卻藏著強一個溫暖的愿景:“從前下鄉,我總喜歡約上三五好友親朋,想找個地方坐下聊個天,卻發現鎮上沒有適合年輕人社交和消費的地方奶茶 。”
盡管現在不少年輕人外出了,但鄉鎮仍有不少年輕的寶媽、創業青年和工作人員,實際上還是缺少一個社交空間奶茶 。他說:“奶茶是時尚快消品,本身就有社交屬性。”
山里的奶茶店,為鄉鎮居民打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奶茶 。“集鎮和周圍村子的居民閑著的時候,也能找個地方喝著奶茶嘮嘮嗑。”強說。
奶茶店的下沉,還為鄉鎮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奶茶 。強介紹,“禾田春茶”單店可提供5至8個就業機會,通過加盟模式還能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。
“起初在鎮上招收店員時,習慣了方言、性格內斂的山里人,連用普通話對顧客說‘歡迎光臨’‘您好,請慢走’都不適應,很害羞奶茶 。”他哈哈笑道,現在連點餐的村民都開始說普通話了。
一杯小鎮奶茶,倒映著經濟轉型的微觀鏡像,也成為鄉鎮消費升級的具象化表達奶茶 。
“我覺得鄉鎮不應該是年輕人逃離的地方奶茶 。”他說,“未來我希望把好喝的奶茶、咖啡、炸雞都帶到鄉鎮去,讓大家實現‘奶茶自由’和‘炸雞自由’。”